(一)以小石器为主的晚期智人文化
1963年考古学家在黑驼山东麓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发掘出一件人类的枕骨化石、15000多件石器以及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峙峪文化的石器原料以燧石为主,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和两极石片沿用了北京猿人的某些文化传统。生产工具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以及石箭头、钺形小石刀等复合工具。石器明显小型化,其中刮削器数量最多,长度多在20—30毫米,绝大多数是向背面加工,修理较好,有单刃、两刃、复刃多种,其类型有圆头刮削器、盘状刮削器、端刃刮削器、双边刮削器等,以圆头刮削器最为常见。尖状器一般不超过30毫米,用小而薄的石片制成,以背面加工为主,修理精制,有凿形、菱形尖状器。雕刻器用石片制成,器型很小,有笛嘴形雕刻器和凿形雕刻器。出土一件燧石箭头,用石片制成,尖端周正,肩部两侧变窄呈铤状。由此可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的晚期智人已会使用弓箭。发现一件钺形小石刀,用半透明的水晶制成,弧形刃口,宽30毫米,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状凸出,当为镶嵌在骨、木柄内使用的复合工具。还发现一件装饰品——穿孔石珠,用石墨制成,一面钻孔,经过磨制。峙峪文化在打片方法、石器类型、工具组合以及加工方式上,与许家窑文化一致。很明显,峙峪文化继承了许家窑文化的传统,但峙峪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也有很大发展,如不再使用石球和砍砸器,工具进一步变小变精,使用了弓箭等等。在峙峪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野驴和野马最多,仅马的牙齿化石就有120多个个体,可知野驴和野马是峙峪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故峙峪人有“黑驼山下猎马人”之称,弓箭的使用使峙峪人的狩猎水平大大提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峙峪文化的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年。峙峪文化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纵观以小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文化传统,其脉络是从北京猿人文化,经周口店第15地点等文化,达许家窑文化,进而发展成峙峪文化。峙峪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小石器为主的文化传统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一个文化,它对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