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左右街僧录:僧官名。左右街,唐代长安城分为左三街、右三街。唐初僧尼隶属于祠部,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时置左右街功德使,掌寺院僧尼帐籍、僧官补授及修建官寺之事。宪宗时又在左右街功德使之下分设僧录。
[5]沙门:佛教称谓,亦作娑门、桑门等,意为息心修道。原是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6]大德:佛教称谓。指有大德行者,原为对佛、菩萨或僧人中的长老之敬称,后泛指高僧。隋、唐时设置“大德”为僧官,任命德高望重的僧人为之,统管僧尼事宜。唐宪宗元和以后,僧官和道士多加上“大德”的称号。
[7]三纲:指佛寺中的上座、寺主、维那(一说为上座、维那、典座)等三大僧职,选有德之人担任,以提挈僧纲,管理寺务。
[8]周原:位于今陕西扶风县和岐山县之间的黄土高原上。据史籍记载,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为避戎祸,率众迁徙于岐下,就在这里营筑城郭,成为周人早期的统治中心。经过王季、文王两代的经营,周的势力更加强大,至文王与武王时,才把国都迁移到现今西安市附近的丰镐,但周原仍是西周的政治重地。
[9]轮回:也作生死轮回、轮回转生、沦回、轮回、轮转、流转等。意谓世界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之中,如同车轮旋转不停,唯有成道的人能免受此苦。轮回观本是婆罗门教教义,认为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戍陀罗)及贱民在轮回中永世不变。佛教继承此说,但主张在善恶因果业报面前,众生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