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是以伦理为本位的差序格局的关系社会,由于人口很少流动、人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关系密切,中国人将家庭关系推广发挥,以伦理组织社会,以消除个人和社会之两端。[23]随着“熟人社会”逐步转化成“陌生人社会”,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现代社会中的城市社区,人口密度高、聚居规模大、职业种类多,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甚至语言风格都各有差异,人口构成比较复杂;高度异质化、疏离化是现代社会人、社区人的主要特点之一。[24]社区所承担的职能也越来越多,已成为城市中各种利益和矛盾的聚集点,因此,必须对可持续人居环境下的和谐社区予以探讨。课题组认为,和谐社区包括良好的个人素质、充分的社会信任和文明的人际交往三个要素。
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和谐社区的基础,不仅包括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公民意识等。有相当部分的社区居民,虽然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理想的社会地位,但他们的活动局限于私人领域,没有在社区共同体中获得公共身份,因此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部分居民虽然对社区事务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但缺乏科学的知识和足够的能力,参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一个和谐的社区,一定有大批具有公共意识的社区居民广泛、深入参与社区事务,群策群力发挥所长,共同进行社区治理和建设。